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第二部分 组合结构外固定器肢体功能重建

患者,男性,45岁。入院时右小腿可及明显骨折征象。自带片显示,胫骨、腓骨中下1/3处螺旋骨折(图6‐1‐。骨折为不稳定骨折,选择小切口切开复位,组合结构外固定器固定。以后逐步降低固定刚度,使骨折端刚度与固定刚度和保持骨折端的应力恰好处于利于骨折愈合的成骨细胞活跃的范围,本人把它称之为“理想刚度曲线”。结构改变使外固定器刚度下降,配合肢体负重较好地贯彻了“刚度递减固定”理念— — —在初期牢稳固定的条件下,骨折端血液循环迅速建立,然后合理指导患者负重,适时拆除了部分外固定,降低了固定刚度,使骨折断端在不同时 ......

——《外固定肢体功能重建》
书名:《外固定肢体功能重建》
栏目:外固定肢体功能重建
作者:黄雷 石文元
参编:王剑,王跃,王锟,王现海,王桂春
页码:275-281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6-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