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特殊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儿茶酚胺性心肌病( catecholamine-induced cardiomyopathy )的发病机制是由于高浓度儿茶酚胺长期作用于心肌,引起炎性侵袭、灶性坏死、变性与心肌纤维化。长期的高儿茶酚胺血症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儿茶酚胺性心肌病,一般可分为以心腔扩大为特征的扩张型心肌病和以心肌肥厚为主的肥厚型心肌病两种,但早期都是可逆的,切除嗜铬细胞瘤后数月至数年后可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形态上可见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纤维化,残留的心肌细胞呈代偿性增生、肥大,心室壁增厚、心肌收缩力下降,直至出现充血性心衰。在高 ......

——《内分泌代谢病学(上、下册)》
书名:《内分泌代谢病学(上、下册)》
栏目:内分泌代谢病学(上、下册) > 第3篇 内分泌腺疾病 > 第15章 肾上腺疾病 > 第125节 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瘤
作者:廖二元
参编:莫朝晖,张红,邓小戈,罗湘杭,刘石平
页码:717-71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