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血栓前状态的妇女并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其血液学检查也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特异性血栓前状态实验室诊断指标作为阳性依据,可分为两个阶段:用分子标志物诊断血栓前状态和血浆凝血功能亢进动态评价。分子标志物(如D-Ⅱ聚体、FDP等)反映的血栓前状态表示已经产生轻度凝血-纤溶反应的病理变化。而对虽有危险因子参与但尚未发生凝血-纤溶反应的患者只能用血浆凝血功能亢进动态评价,例如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时间、血液流变学和红细胞形态检测等。目前,临床工作中还可检测抗凝血酶Ⅲ(AT Ⅲ),这是血浆中最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