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

肾动脉狭窄的程度可分为: ① < 50%狭窄。损害部位常为肾动脉开口处或近端1 / 3 ,非开口处血管病变仅占15% ~ 20% ,肾动脉主干远端2 / 3只占5% ,累及双侧者占1 / 3 。肾动脉狭窄后肾血流严重减少导致IRD ,此时肾实质存活主要靠侧支循环供应,肾动脉侧支循环来自肾上丛、腰丛、输尿管丛。决定IRD的因素有: ①肾动脉狭窄的病灶和数目。动脉粥样硬化逐渐进展累及肾动脉及其分支,肾内小动脉主要是弓状动脉和小叶间动脉内膜增厚及入球小动脉透明变性,管腔狭窄、动脉栓塞。缺血所致肾小球改变多继发于 ......

——《中华老年医学》
书名:《中华老年医学》
栏目:中华老年医学 > 第三部分 常见老年疾病和病变 > 第三十二章 肾脏疾病 > 第三节 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与缺血性肾病
作者:李小鹰
参编:陈可冀,程蕴林,陆惠华,陶国枢,蹇在金
页码:28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