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一)显带染色体

20世纪70年代初,瑞典细胞化学家Caspersson首先应用荧光染料喹吖因氮芥(quinacrine mustard)处理染色体标本,发现在荧光显微镜下每条染色体出现了宽窄和亮度不同的纹,即荧光带,而各条染色体有其独特的带型,由此可以清楚地鉴别人类的每一条染色体。用其他方法还可以得到与G带明暗相反的R带(reverse bands)和专门显示着丝粒异染色质的C带,以及专一显示染色体的端粒(T显带)或核仁组织区(N带)和各种带型。显带染色体模式图和命名:为了利于交流,1971年召开的巴黎会议曾制订了一幅显 ......

——《遗传与疾病》
书名:《遗传与疾病》
栏目:遗传与疾病 > 上篇 疾病的遗传基础 > 第三章 染色体变化与疾病 > 第一节 人类染色体 > 二、核型和带型
作者:孙树汉
参编:王芳,商艳,刘善荣,王芳,王越
页码:55-5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