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二、病理生理机制

德国病理学家Rudolf Virchow最早提出静脉血栓形成的三个基本病理生理因素:血管壁的改变(内膜损伤)、血流变化(静脉血流淤滞)和血液性质的改变(高凝状态)。这个观点直至今天仍被广泛接受,在这个基础上,对于凝血系统、纤溶系统以及血管内皮在血栓形成及凝血中的作用机制得到更深入的了解。在Virchow提出的三因素中,血流异常决定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部位,血液性质的改变提示凝血系统及纤溶系统的异常,生物因素的血管内皮损伤的重要性远大于机械性血管内皮损伤。因此,血栓形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三大因素互相影响共同 ......

——《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书名:《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栏目:围手术期病理生理与临床 > 第六章 循环系统 > 第五节 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石汉平 詹文华
参编:丁一娟,缪明永,张建龙,余红兰,徐克成
页码:266-267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