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二节 发病机制

淀粉样变性的发病机制尚未阐明。临床上,淀粉样沉积见于3种情况:①血清出现结构异常的淀粉样变前体蛋白,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如各种克隆性浆细胞疾病。结构及数量均正常的淀粉样蛋白,存在的时间延长,例如老年人由于野生型甲状腺转运蛋白清除减少,作为淀粉样蛋白沉积于心肌表面形成心肌淀粉样变性病[ 1,7 ]。当供给减少或淀粉样沉积物分解加速,淀粉样沉积自然会减少。反之,当前体蛋白供应增加或淀粉样原纤维分解减少,组织器官沉积的淀粉样物质会逐渐增多,最终导致器官的功能衰竭。 ......

——《肾病综合征》
书名:《肾病综合征》
栏目:肾病综合征 > 第四篇 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 第28章 肾淀粉样变性
作者:叶任高 杨念生 郑智华
参编:孙雪峰,李学旺,陈述枚,李幼姬,阳晓
页码:344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1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