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二、讨论

1948年Jacobsen等人发现,双硫仑被人体微量吸收后,能引起面部潮红、头痛、腹痛、出汗、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尤其在饮酒后症状更加明显,称为双硫仑样反应。其作用机制是抑制乙醛脱氢酶活性,导致体内乙醇和乙醛浓度升高,乙醛在体内聚积,乙醛具有心肌毒性和致心律失常作用,能提高交感神经兴奋性,造成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肌舒张期缩短,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综上所述,很多药物特别是抗生素在临床中应用现象普遍,饮酒也很随意,发生“双硫仑样反应”这一重要临床现象应该引起临床首诊医生的重视,及时诊断,合理治疗。 ......

——《酒精相关性疾病的防治》
书名:《酒精相关性疾病的防治》
栏目:酒精相关性疾病的防治 > 第16章 酒精和某些药物的关系(双硫仑样反应)
作者:李虹伟 顾复生
参编:贾继东,李卫萍,徐忠宝,武阳丰,徐忠宝
页码:153-1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