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第一节 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

人狂犬病常见的感染途径是被感染动物咬伤或抓伤,狂犬病病毒随唾液进入机体,进行其感染和复制周期。狂犬病病毒在体内的移行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从咬伤部位侵入,在伤口附近的横纹肌细胞内小量增殖,然后从横纹肌细胞侵入邻近的神经末梢,最终必须进入CNS才可能引起狂犬病的症状。对狂犬病诊断最有意义的损害是直径为1~30 b m的嗜酸性团块,它是狂犬病病毒感染的神经组织最重要的形态学特征性损害,这就是狂犬病包涵体,在1903年被Negri首次描述的一种特征性基质,为一嗜酸性外圈包着的一种嗜碱性内核体,后人称为内基氏小体 ......

——《狂犬病防治手册》
书名:《狂犬病防治手册》
栏目:狂犬病防治手册
作者: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
参编:肖东楼,唐青,王显军,严家新,余光开
页码:48-4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3-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