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理学]2﹒病理学

主动脉瓣发生自体瓣膜IE,致病菌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其赘生物和侵蚀腔常位于瓣叶的心室面,可造成主动脉窦的破坏、瓣周脓肿和心脏窦道,常导致心室主动脉之间分离或不连续。临床上,出现心包炎、临床症状迅速恶化和房室传导阻滞时,提示可能有瓣周脓肿形成。主动脉瓣叶单纯赘生物导致的穿孔较少见,由于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前瓣是相连续的纤维组织,因而主动脉瓣IE后导致二尖瓣前瓣叶或腱索结构的“继发损伤”(又称“ Droplesion ”)更多见。起搏导线的感染可以在导线或三尖瓣瓣叶上形成赘生物,因为导线经过三尖瓣瓣口,局部还可 ......

——《感染性心内膜炎》
书名:《感染性心内膜炎》
栏目:感染性心内膜炎 > 第十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 四、发病机制和病理学
作者:熊长明 熊 辉
参编:谭慧琼,杨艳敏,李莉,阮英茆,张健
页码:141-14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