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治疗]一、荚膜组织胞浆菌病(histoplasmosis capsulati)

荚膜组织胞浆菌于1905年发现时被误认为原虫而命名为组织胞浆虫,直到1934年被证实属于真菌而更名。其为双相型真菌,当环境温度低于35℃时,以霉菌形式(菌丝相)存在,形成球形小分生孢子(2~6 μ m)。在组织内温度为35~37℃时,则形成酵母型(组织相),为2~4 μ m的卵圆形微小酵母,通过出芽繁殖,常寄生于巨噬细胞内,也可在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内或细胞外。组织胞浆菌病的有效治疗药物包括两性霉素B、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是重度肺型或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的首选治疗药物,口服伊曲康唑可在两性 ......

——《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书名:《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栏目:实用内科学(上、下册) > 第十一篇 感染性疾病 > 第十一章 真菌性疾病 > 第六节 组织胞浆菌病
作者:陈灏珠 林果为
参编:戴自英,廖履坦,杨秉辉,翁心华,潘孝彰(常务)
页码:665-667
版本:13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