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案例书籍速查系统

[诊断]第一节 诊断依据: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书名:《临床常见诊治错误分析》
作者:王曾礼
参编:曾智,童南伟,王曾礼,邓承祺,甘华田
页码:396-397
版本:1
出版时间:2005/4/1
栏目:《临床常见诊治错误分析》 » 第八篇  内分泌代谢疾病 » 第六十一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内容:关注“天山医学”公众号翻阅更多

近年虽已建立PAIgG、PAIgA、PAIgM和血小板相关补体(PAC3)的方法,对诊断ITP有重要意义。ITP患者血浆中可测出其他抗体,如:①血小板膜糖蛋白Ⅱ b/Ⅲ a的自身抗体。钙调素抗体.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抗体。此类抗体对诊断ITP可提供部分实验依据。但因其阳性率不高,难于普遍使用,至今临床诊断ITP仍以排除法诊断为主,主要基于病史、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诊断血小板减少时应检测2~3次,如有2次减少,方可诊断血小板减少。人类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其共同抗原性,抗血小板的抗体亦可抑制巨核细胞的生成,致使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数目代偿性增多,而产生血小板的巨核细胞减少,此为ITP骨髓象的特征。

……
——《临床常见诊治错误分析》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