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例二 甲磺酸帕珠沙星对映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及其应用

李海生等按照同样的测定原理采用含6 mmol/L L‐苯丙氨酸(L‐phe)或D‐苯丙氨酸(D‐phe)和3 mmol/L硫酸铜的手性溶液与甲醇(78 ∶。2)为流动相,在普通C 18柱上分离测定了R‐(+)和S‐(─)甲磺酸帕珠沙星,测得两对映体峰的分离度为2.2,典型的色谱图见图9‐3。从图9‐3可以看出,配合剂L‐苯丙氨酸和D‐苯丙氨酸对分离的效果一致,但所得图谱中对映异构体位置相反,当用L‐苯丙氨酸配制的流动相时,R‐(+)甲磺酸帕珠沙星峰在后(图9‐3 C)。考虑到测定R‐(+)甲磺酸帕珠沙星峰的方便与重复性,即避免可能因峰不对称或拖尾造成的误差,故作者选择了D‐苯丙氨酸。

……
——《手性药物分析》
书名:《手性药物分析》
栏目:手性药物分析 > 第九章 喹诺酮类药物的手性分析 > 第二节 手性分析方法 > 一、手性高效液相色谱法 > (一)直接法 > 1﹒配体交换手性添加剂法
作者:姚彤炜
参编:吴永江,余露山,狄斌,周权,洪战英
页码:258-261
版本:1
出版时间:2008-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