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临床表现]二、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临床目标和神经药理学目标

是指以一些正常的精神体验或功能出现明显的削弱或丧失为特点的临床症状,包括情感迟钝或淡漠、动机缺失、愉快感缺乏、社会性退缩、矛盾症状和思维及言语贫乏等,与阳性症状不同,阴性症状极少导致住院的加速或急症处理,而是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患者功能丧失,除与精神分裂症本身的病理机制有关外,还可继发于其他因素如药物和社会歧视等。 精神分裂症存在广泛的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其严重程度甚至超过阴性症状,与患者的功能受损密切相关,在以阴性症状为主的病例中,认知损害可能是疾病的首发症状,也可能继发于其他因素如药物治疗。 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中所表现出的心境障碍,如抑郁、焦虑和心境不稳定,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情感症状突出或持久是预后不良的临床证据,意味着高自杀风险和治疗依从性较差。 通常是指与阳性症状如妄想、幻觉密切相关的敌对或攻击行为,以急性发作时尤为多见,因涉及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有效治疗,有人建议将其作为独立的症状维度进行评估。 是精神分裂症治疗的重要目标,精神分裂症的复发常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行为的明显恶化而导致住院治疗,因复发常发生于社区而可能严重危及患者的社会和职业功能,同时,精神分裂症是一组高复发疾病,研究表明,在有效治疗2年后中断药物治疗,约2/3 患者出现复发。 主要是指除精神症状有效缓解后,患者的社会、家庭和职业能力的保持,除与疾病本身的病理过程有关外,也可能继发于药物治疗的影响,如严重的EPS。 对药物治疗的耐受性是获得有效治疗的关键因素,大多数患者中断治疗与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有关,仅50%的首发病例在住院治疗后继续门诊随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三节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14-315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