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导物的优化活性时,往往增加了分子量和脂溶性,导致过膜性增高而水溶解性降低。过膜性提高,水溶性降低,构成了生物药剂分类系统(BCS)大量的Ⅱ类化合物[ 5 ]。将化合物6中的苄醇基换成哌嗪基后,可形成水溶性盐(用黑框标出),并将环氧基开环成氯醇,得到化合物7,虽然活性略低(IC50 = 0.021nmol/L),但因增加了水溶性而易于吸收,提高了抗肿瘤作用[ 12 ]。增加极性基团可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引入极性基团羟基和三唑,得到氟康唑(fluconazole,9),其在室温下水溶性5mg/ml,为口服有效的抗真菌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