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早已发现重性抑郁障碍和一些相对轻微的心境障碍在内科疾病患者群中的发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并将其归咎于严重内科疾病所致过于强烈的心理应激。但最近的研究越来越多地关注于免疫系统的激活,它几乎与内科疾病始终相随,并使这些患者更易导致抑郁发生,间接的证据则来自某些疾病的患者群所表现的抑郁高发病倾向(如多发性硬化),其中炎性活动的作用与其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密切相关。前瞻性研究也证实多发性硬化或疱疹感染具有周期性免疫失调特征,通常是抑郁先于内科疾病恶化或发作之前发生,从而提示抑郁症状可能与免疫系统活动的基础有关,而并非因心理反应导致疾病恶化。最近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癌症伴发重性抑郁障碍患者的血清IL‐6 浓度显著高于不伴有心境障碍的癌症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能导致心境、认知和行为方面的改变,与临床所见的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十分相似,同样也和某些心理生理疾病如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和纤维肌痛症(fibromyalgia)非常类似,这种免疫所致变化也称为“亚健康综合征(sickness syndrome)”或“亚健康行为(sickness behavior)”,包括烦躁不安、愉快感缺失、疲劳、社交退缩、痛觉增强和认知及睡眠障碍,在食欲、性欲方面也可出现功能减退症状。虽然从现象观察似乎是对感染产生的反应,但在未发生感染的情况下,通过摄入或服用炎性细胞因子如IFN‐α、IL‐1、TNF‐α、IL‐6 和IL‐2 均可使实验动物和人产生上述临床综合征。使用IL‐1 受体拮抗剂α‐黑色素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