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所有抗精神病药,无论是第一代或第二代药其共同作用机制是阻滞脑内多巴胺受体,特别是对多巴胺D2受体,从而具有抗精神病作用。服用药物后,多巴胺受体功能被阻滞,可通过反馈机制,加速脑内多巴胺更新率,这就是公认的多巴胺阻滞假说。一般来讲,以酚噻嗪为首的第一代抗精神病药主要有4种受体阻滞作用,即多巴胺D2、肾上腺素能α。精神分裂症所表现的众多精神症状被认为是患者脑内多巴胺传递失调的结果,即多巴胺功能亢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