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病理生理]三、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

基因芯片技术以其高通量、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为大规模研究精神分裂症这样复杂疾病的基因表达提供了有效工具。由此推断精神分裂症具有普遍的突触前功能改变,尤其是神经递质释放机制异常。有学者用基因芯片研究精神分裂症尸体脑前额叶背外侧组织,发现5条基因与神经髓鞘的形成和保留有关,这些基因表达改变影响轴突信号传导和轴突寿命。芯片研究结果表明,突触功能、髓鞘形成、新陈代谢途径相关基因在精神分裂症与正常人之间存在着差异表达。基于此推测精神分裂症可能与神经发育异常或发育过程中神经细胞损害有关,同时这些病理改变是多基因表达改变的结果。 由于尸体脑作为基因表达谱研究的材料,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取材困难;二是尸体脑组织不能完全反映活体的疾病状态。随着组织间基因表达谱研究的进展,2004年以来,有人提出血液淋巴细胞能够作为研究精神疾病的“探针”,并且在Nature 等权威杂志上已经有数项研究报道了精神分裂症脑组织和淋巴细胞基因表达改变。 国内的崔东红等首先应用含有8 000 余条基因的表达谱芯片研究了6例诊断明确、家族史阳性、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血液白细胞的基因表达差异,发现31条差异表达的基因,其中29条表达降低,2条表达增高。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二篇 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 > 第一章 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 > 第二节 遗 传 学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207-208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