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三)作用机制

氟伏沙明治疗抑郁和焦虑障碍的主要作用机制应与其阻断突触前膜受体位点的5‐HT转运体对5‐HT 的再摄取有关,与其他SSRIs 一样,目前认为治疗效应的产生至少与以下两种神经适应性改变有关,首先是再突触前阻断之后产生特异性5‐HT 受体亚型的改变,包括敏感性、密度和数量,其次是长期使用对海马神经细胞的神经再生作用产生一系列的行为和精神效应。结合临床前研究的各种证据,目前认为这种机制的产生至少需要规范用药4周才可能表现出足以引起临床改善的神经生物学变化。最近的1 项研究提示,5‐HT转运体编码基因可能成为SSRI 抗抑郁疗效的遗传影响因素,5‐HT 转运体基因调节区的功能多态性研究也已找到了识别点,即5‐HTTLPR,其位置在第17 号染色体的q11.2区,由长、短序列不同的等位基因构成。目前的研究已集中于澄清5‐HTTLPR 等位基因与抗抑郁药疗效的相互关系,在氟伏沙明的治疗抑郁障碍伴或不伴妄想的患者研究中发现,5‐HTTLPR 短序列等位基因与氟伏沙明的临床疗效不佳有关联,而与其他临床症状如是否存在精神病性症状或抑郁的严重程度无关,但这一研究结果并非结论性,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发现完整的作用机制。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二章 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 > 第三节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 四、氟伏沙明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412-41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