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第一节 儿童和青少年的药代动力学特点

而且在新药的研制和临床研究中,都不会把儿童和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所以,有一些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过程中,找不出有关儿童和青少年的资料。 用药以后要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物必须在体内产生并维持一定的药理效应,这种效应除与药效学特点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药代动力学特点有关,其中的主要因素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消除等。药物吸收主要在小肠,儿童胃的吸收面积较小,药物在胃内滞留时间较短吸收有限,所以主要在小肠吸收。新生儿和婴儿的肝脏和肾脏功能尚未充分发育,儿童所用药物的大部分的清除率与体表面积有关,所以,用药时需要严格按照日龄或月龄来调整剂量。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在儿童,肝脏与体重的比要比成人高,例如2岁儿童要比成人高40%,6岁儿童要比成人高30%。但同时要考虑到的是,有些儿童肝脏微粒体酶系统尚未完全发育,代谢依赖微粒体酶系统的药物,例如苯丙胺、氯丙嗪、丙米嗪、苯妥英和苯巴比妥,就不能正常进行,容易导致中毒。水溶性药物主要以原形从肾脏排泄,肾功能减退时药物可以在体内积蓄,甚至中毒,因此,肾功能减退时水溶性药物的剂量要适当减少。儿童在不同的发育时期,体内的脂肪比例是不一样的,婴儿的脂肪所在比例较大,在以后成长的过程中有逐渐减少,到青春期又增加;对体重偏重的儿童,尤其是“小胖墩”,在用药时要充分考虑到脂肪给药物带来的影响。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四篇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学 > 第六章 儿童和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治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779-78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