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四、猝死性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通道基因机制

心律失常基因分子学研究至今已近十年,已发现越来越多的临床心律失常综合征与心脏离子通道基因遗传明确有关。采用转入外源基因纠正基因缺陷、消除心律失常发生基质或者建立心脏生物起搏点等的探索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也为心律失常基因治疗提供了可能性。下面介绍几种由离子通道基因异常所致的猝死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及特征。通过外显子序列分析,发现了在CASQ2基因高度保守区,第9外显子的1038位核苷酸发生G‐C的错义突变,使编码蛋白的第307位氨基酸由带阳性电荷的组氨酸(His)代替了带阴性电荷的天冬氨酸(Asp),这一改变降低了CASQ2结合与释放Ca2 +的能力。CASQ2基因突变是引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CPVT的重要原因。

……
——《多靶点药物研究及应用》
书名:《多靶点药物研究及应用》
栏目:多靶点药物研究及应用 > 第四篇 多靶点药物的作用与临床应用 > 第二十六章 抗心律失常的多靶点药物 >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多通道发生机制
作者:李学军
参编:尤启冬,张永祥,杨世杰,尤启冬,申竹芳
页码:350-354
版本:1
出版时间:2011-10-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