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三、细胞内信号转导

细胞外信号被受体识别接受后,通过信号转换,产生细胞内信使(第二信使),如cA MP、cGMP、DG、IP 3与Ca 2+、NO 等,通过胞内信号传导物(蛋白激酶,第二信使等)的相互作用才能完成跨膜信号转导,导致效应物蛋白的活化,引发细胞应答,如激活核内转录因子,调节基因表达等,最终导致细胞反应。一种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受体后并非仅激活一条胞内信号通路,也可激活多条通路,各通路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存在一定联系,相互作用形成信号网络结构,而产生生理效应。进入核内的PKA 可磷酸化转录因子CRE 结合蛋白(cA 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使其与DNA 调控区的c A MP 反应元件(cA MP response element,CRE)相结合,激活靶基因转录。 (4)PKG‐cGMP 依赖蛋白激酶通路:鸟苷酸环化酶(guanylyl cyclase,GC)信号转导途径存在于心血管系统和脑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激活胞浆可溶性GC,心钠素及脑钠素激活膜颗粒性GC,增加cGMP 生成,再经激活蛋白激酶G(protein kinase G,PKG),磷酸化靶蛋白发挥生物学作用。 (5)Ras‐Raf‐MAPK 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ited protein kinase,MAPK)家族是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等密切相关的信号传导途径中的关键物质,可由多种方式激活。一部分生长因子和大部分细胞因子其受体分子缺乏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分子生物学基本原理 > 第五节 细胞分子生物学——细胞信号转导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65-6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