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生理学]二、精神药物引起的脑电图改变

纵向面观察,服用氯丙嗪后的EEG 改变与服药前基线EEG 的表现有关。例如,对于每天服400mg 氯丙嗪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如果服药前他的alpha 波的出现率在50%以下,那么服药后他的alpha 波会变得规律、连续性增加,频率稍微减慢;如果服药前其alpha 波的出现率在50%以上,那么服药后EEG 改变则可能较少。另一方面,氯丙嗪日剂量800~1000mg 服用2个月以上,发病初期alpha 活动少、连续性差的患者会发生alpha 节律慢波化和出现慢波、突发波等改变,而对于呈现低振幅反应性差的EEG 患者来说则基本上不发生任何改变。如Meszaros 和O’Reilly 观察了10例有高度行为障碍的癫痫患者,在不改变抗癫痫药的基础上每天追加200~300mg氯丙嗪后发现,有颞部异常EEG 的8例中的3例,其EEG 异常进一步恶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如氯氮平和利培酮等,不仅作用于多巴胺系统还作用于5‐HT 系统,它们引起的EEG 改变特征有慢波增多而缺乏alpha 活动增多,这一点与氟哌啶醇不同;快波减少不明显,这一点又与氯丙嗪不同。一种意见,如Centorrino(2002)认为这种改变与疗效缺乏关系,可能与药物的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副作用有关;另一种意见则认为,抗精神病药引起的EEG 改变可能与疗效有关,不同意“药源性EEG 异常”之概念。最近,Manchanda(2003)研究从未服药患者的EEG 发现:EEG 异常者的预后差,尤其是阴性症状改善不明显。因为氯氮平经常被用于难治性分裂症,因此由患者本身脑部病变所引起的EEG 改变与氯氮平直接所致的EEG 改变在这部分患者中难免有重叠。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一篇 精神药理学基础 > 第六章 精神障碍的神经电生理学基础 > 第二节 临床电生理学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0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