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三)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的吸附等温式

固/液界面吸附比较复杂,理论研究的难度较大。长期以来多数引用固气界面吸附等温式来解释实验结果。许多属于LS型,S型吸附等温式等则不能代表。1989年我国科学家朱埗瑶和顾惕人以两阶段吸附模型为基础,从平衡观点出发首次导出了适用于各类表面活性剂在固/液界面吸附等温公式,可以定量地描述各基本类型的吸附等温线[ 14 ]。第二阶段是表面活性剂分子或离子通过碳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形成表面胶束,使吸附量急剧上升,这时第一阶段的吸附单体是形成表面胶束的活性中心。近似地说a1、a sm和a s可分别以单体的吸附量Γ 1,表面胶束吸附量(Γ sm)和空吸附位数目(Γ s)代替,这样式(6‐。

……
——《胶体分散药物制剂》
书名:《胶体分散药物制剂》
栏目:胶体分散药物制剂 > 下篇 胶体分散药物制剂的形成理论与性质 > 第六章 胶体分散药物制剂的表面性质 > 第四节 胶体微粒表面的吸附 > 三、表面活性剂在胶体微粒表面的吸附
作者:王思玲 苏德森
参编:王绍宁,任威,王思玲,苏德森,王淑君
页码:274-27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6-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