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三、药理学特性

长期以来,抗精神病药的疗效被认为主要是对D 2受体的拮抗作用。对D 2受体的阻断被认为是治疗精神病的主要机制,尽管氯氮平的出现,其显著的疗效和对D 2受体的低阻断效应被认为是对这一经典理论的极大质疑,但D 2受体阻断假说至今仍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以往是垄断地位),至少到目前为止,临床所证实具有明确疗效的抗精神病药都与D 2受体阻断有关。 表3‐1‐1 常用的长效制剂抗精神病药 经典抗精神病药能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的4个多巴胺能通路,包括中脑皮质(mesocortical)通路、中脑边缘(mesolimbic,A10 区)通路、下丘脑漏斗结节(tuberoinfundibular,A12 区)通路和黑质‐纹状体(nigro‐striatal,A8 和A9 区)通路。 对中脑‐大脑皮质和中脑‐边缘系统的多巴胺通路的D 2受体阻断效应是经典抗精神病药的主要作用机制,但对这些通路的过度拮抗则被认为是对认知和行为产生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精神分裂症患者中使用可卡因自我注射的病例相对增加,在临床使用经典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也表现出可卡因滥用倾向,由此可认为对中脑‐大脑皮质的多巴胺通路上的D 2受体的拮抗作用可引起认知的迟钝或减退,即所谓药源性认知缺陷综合征(neuroleptics induced cognitive deficit syndrome),并且在临床上很难和精神分裂症疾病本身的原发性阴性症状和认知症状相鉴别。对下丘脑结节‐漏斗部的DA 受体的阻断,可投射至垂体,导致多种神经内分泌的不良反应,催乳素(prolac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三篇 精神药物的分类和药理学原理 > 第一章 抗精神病药 > 第二节 经典抗精神病药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304-306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