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将宾夕法尼亚州A mish 人群中的躁郁症易患基因定位于第11 号染色体,认为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以色列人群中,Baron 及其同事等(1987)将双相障碍的另一个易患基因定位于X 染色体的长臂,但此结果又被其随后的研究所否定。 其他研究者报道了X 染色体、6 号染色体、11 号染色体、5 号染色体、12 号染色体、16 号染色体、18 号染色体、21 号染色体以及4 号染色体上的易患位点与双相障碍存在连锁关系。 有关特异性候选基因与心境障碍的关联研究也产生了令人兴奋的结果,提示下述基因值得进一步研究: 1﹒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刺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释放,进而调控皮质醇)。 11﹒单胺氧化酶A(代谢DA、NE 与5‐HT)与单胺氧化酶B(代谢DA)。 综合目前单个基因与抑郁症之间有阳性关联以及缺乏阳性关联的研究,认为心境障碍可能是各个精密调控的基因及多态性协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协同的模式可能并不能通过对单个基因的研究来阐明。近年来,分子生物学技术发展迅速,如基因芯片技术能对大量的候选基因及其多态性同时进行检测。而且,根据发病年龄、症状、对治疗的反应等临床表型筛选出的样本,有助于遗传学家进一步研究遗传因素在心境障碍发病中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