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附] 磺胺类和甲氧嘧啶类药物的特点及合理应用

1907年Gel mo首先报告磺胺药是最早发现的毒性低而抗菌活性强的化学药物。自1935年合成磺胺衍生物百浪多息(Prontosil)首次应用于临床,1969年甲氧苄啶(T MP,可增强磺胺类药物的疗效)问世以来,这类药物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氟喹诺酮类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迅速发展,磺胺类药物的临床应用范围缩小。根据磺胺药的吸收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可将其分为3类:1 ﹒口服易于吸收的磺胺药,如磺胺甲唑(SMZ)、磺胺嘧啶(SD)、磺胺甲氧嗪(SMPZ)等。5 ﹒增效磺胺适用于脑膜炎、气管炎、肺炎、咽炎、扁桃体炎、肠炎和尿路感染等。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
——《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
书名:《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
栏目:实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学 > 第二篇 常用抗感染药物 > 第二章 全合成抗感染药物 > 第一节 磺胺药与甲氧苄啶
作者:殷凯生
参编:王彤,曹加,殷民生,杨玉,卜行宽
页码:537-538
版本:2
出版时间:2011-01-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