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内皮下组织的暴露,如胶原纤维、vWF、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tin)、玻联蛋白(vitronetin)等,这些基质成分被血小板表面受体识别(糖蛋白Ⅰb),血小板附着于血管壁(黏附)后即被激活。被激活的血小板黏附到受损的血管壁上,并与暴露于血管壁上的胶原基质或局部聚集物(血栓素、ADP)反应聚集。第二阶段,血小板激活过程中,原始微粒中分泌出大量的物质,包括血栓素A2、5‐羟色胺、血浆纤维蛋白原、纤溶酶原抑制剂(PAI‐1)与生长因子等,引起血管收缩及趋化现象、有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