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二、病因及病理生理变化

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发病机制可有下列几种学说:1 ﹒损伤及平滑肌细胞增殖学说。动脉硬化斑块好发于血管低切力区域的机制是低切力使从血管壁运输动脉硬化物质的过程迟缓,导致脂质沉积增加。在动脉分叉部,例如在颈动脉分叉处,血流速度变慢并发生血流分层现象,这样就使血管壁接触血流中动脉硬化物质的时间变长,有助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目前认为湍流与动脉硬化斑块形成没有直接关系,湍流发生于病变的远端,它对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或血栓形成起到一定作用。动脉硬化闭塞后可引起多方面的病理生理变化。股浅动脉闭塞时:股深动脉的穿通支和动脉 ......

——《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书名:《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栏目:下肢缺血性疾病诊断与治疗 > 第四章 慢性下肢缺血性疾病 > 第一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作者:杨 牟 张小明
参编:杨牟,张小明,张居文,蒲增惠,李文波
页码:33-3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