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ARAS的病理特点和发病机制

该病最常侵犯肾动脉开口处或近端1/3血管,非开口处血管病变仅占15%~20%,肾动脉主干远端2/3只占5%。动脉粥样硬化可逐渐进展累及肾动脉及其分支,肾内小动脉主要是小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入球动脉玻璃样变和中层增厚、管腔狭窄、动脉栓塞。继而肾小球毛细血管塌陷,系膜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壁增厚粘连,而致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并可见到所谓“无小管的肾小球”,于之相对应的肾小管主要表现为上皮细胞剥脱、凋亡及灶性坏死。肾小管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细胞增生,引起局灶性间质炎症反应,最后导致整个肾脏萎缩。同时,患者肾组织 ......

——《临床心肾交集性疾病》
书名:《临床心肾交集性疾病》
栏目:临床心肾交集性疾病 > 第三篇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肾疾病及相互关联 > 第二十六章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肾病 > 第二节 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
作者:叶 平 程庆砾
参编:叶平,程庆砾,李美花,张丽萍,骆雷鸣
页码:318-319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8-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