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概述]2﹒缺血性脑血管病时的凝血异常

在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的过程中,凝血酶起着主要的促进作用,而抗凝血酶Ⅲ与凝血酶结合形成的凝血酶‐抗凝血酶Ⅲ复合物(TAT)则起抑制作用。Altes等(1995年)通过测定脑梗死(心源性脑梗死、动脉粥样硬化性脑血栓形成、腔隙性脑梗死)急性期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改变,结果显示抗凝血酶Ⅲ活性、纤溶酶原下降,TAT、t‐PA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表明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存在凝血和纤溶途径的激活。Takano(1992年)测定了不同亚型脑梗死TAT和D‐二聚体的动态变化,发现不同亚型间存在区别,在心源性脑梗死时,4 ......

——《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书名:《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栏目:缺血性脑血管病学 > 第五篇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特殊问题 > 第五章 系统疾病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 第六节 凝血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
作者:罗祖明 丁新生
参编:王拥军,董强,曾进胜,冯美江,徐严明
页码:811-81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