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三、分 类

门静脉高压症的病因复杂,其病因学分类也各不相同。继Thompson在1937年首先检测脾内压并于1941年对门静脉高压症进行分类之后,出现了多种分类方法。这些分类或依据发病机制或依据疾病的解剖部位,也有将两者结合进行分类的报道。与解剖部位分类法相结合之后如窦前性、窦性、窦后性,使血流动力学测定方法(如肝静脉楔入压WHVP、脾内压测定、门静脉术中直接测压或经皮经肝门静脉插管测压)在各类门静脉高压症中所测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分类中有明显的差异,与临床实际联系紧密。这一分类方法虽能反映门静脉高压症时的主要发病 ......

——《血管外科学》
书名:《血管外科学》
栏目:血管外科学 > 下篇 静脉、淋巴疾病 > 第五十章 门静脉高压的处理 > 第一节 概 述
作者:王深明
参编:李晓曦,包俊敏,卞策,常光其,常谦
页码:660-662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1-09-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