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运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

自20世纪70年代起,就有许多学者对运动性哮喘的发病机制进行研究。开始是研究不同运动形式如跑步、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对运动性哮喘严重性的影响,研究各种哮喘治疗药物如β 2受体激动剂、胆碱能M受体拮抗剂、茶碱、抗组胺药物、色甘酸钠、糖皮质类固醇等对运动性哮喘的治疗作用,后来。又把研究焦点放在运动时的过度通气以及吸入空气的温度、湿度、气道的渗透压、血中各类炎性介质与运动性哮喘发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对运动性哮喘确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下述机制可能与其发病有关。图18‐1运动激发试验后FEV1最大下降%与支 ......

——《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书名:《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栏目:支气管哮喘---基础与临床 > 第十八章 不同人群及特殊类型哮喘 > 第三节 运动性哮喘
作者:钟南山
参编:陈慕华(MoiraChanYung),才丽萍,马大龙,王长征,王红玉
页码:776-778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08-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