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恶性黑色素瘤分子生物学特征、临床组织学特征及其与基因变异之间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不同类型黑色素瘤有其相对特异的突变基因。其中,肢端、黏膜及慢性日光损伤型多见于亚洲及有色人种,其基因变异主要表现为KIT基因变异(28%),BRAF基因变异(10%)和NRAS基因变异(5%)。因此,继BRAF抑制剂Vemurafenib和Dabrafenib、CKIT抑制剂Imatinib等分子靶向药物在其特异基因突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中取得良好疗效证据后,多种新型治疗靶点靶向药物不断涌现,如MEK抑制剂Cobim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