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二、假丝酵母菌耐药机制

当前,临床上经常使用抗真菌药物主要有唑类、多烯类、烯丙胺类、嘧啶类及棘白菌素类等。其作用机制有影响真菌细胞壁的合成、干扰真菌细胞膜、抑制DNA和蛋白质合成等。许多学者从药效动力学研究发现,在体外延长使用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MIC )或短暂使用高于MIC的药物浓度,都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靶标基因erg11的突变: erg11基因位点突变导致编码的氨基酸替换,使14 - DM靶酶活性或空间结构改变,从而影响唑类抗真菌药物与靶酶的结合,降低两者的亲和力,药物不能发挥阻断作用而导致菌株耐药。在光滑假丝酵母菌中,棘 ......

——《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书名:《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栏目:微生物耐药的基础与临床 > 第五篇 耐药微生物感染的临床对策 > 第三十六章 耐药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及治疗 > 第一节 假丝酵母菌属的耐药性与假丝酵母菌病的治疗
作者:张卓然 张凤民 夏梦岩
参编:王镇山,付英梅,刘克辛,孙文长,王 丽
页码:688-690
版本:2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04-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