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质粒介导或染色体突变使细菌产生β‐内酰胺酶,通过水解和非水解方式破坏β‐内酰胺酶环,使抗生素失活,这是大多数致病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随着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新的β‐内酰胺酶也不断产生,这些酶常在革兰阴性杆菌中由amp C基因编码,菌类如阴沟肠杆菌、弗氏枸橼酸杆菌、黏质沙雷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能容易地在amp C基因调节下一步突变形成变异株,产生大量各种β‐内酰胺酶。这是由于细菌过度分泌自溶抑制因子而降低了细菌的自溶性,因此耐受性表现为细菌虽不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但仍然不被杀死。

……
——《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书名:《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栏目: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 > 第一篇 总论 > 第三章 细菌的耐药性
作者:王海生
参编:于金龙,方增军,于金龙,王荣梅,王海生
页码:32-36
版本:2
出版时间:200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