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发病机制]一、发生机制

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的发生与脑器质性病变、认知功能损害和社会心理因素有关。以阿尔茨海默病为例,其病理损害主要是胆碱能神经元。ACh 减少不仅与痴呆的记忆障碍等认知症状密切相关,而且也是精神行为症状的重要的神经学基础,ACh 减少与患者的生物节律改变和谵妄有关。尽管不同原因的痴呆的病损特点各有不同,但都可能损害与精神行为密切相关的神经元或神经通路。中缝核神经元受损,可使皮质和脑脊液中5‐羟色胺浓度降低或相对升高,5‐羟色胺的改变与痴呆的抑郁、攻击行为等症状有关。有些精神行为症状可能是认知功能损害导致的后果,是继发性症状,例如,由于记忆力下降,记不住物品的收藏位置,而怀疑别人偷窃;由于失认而猜疑配偶或家属的身份等。临床药理学研究表明,能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也同样能改善精神行为症状,从而证明精神行为症状可继发于认知功能损害。当患者意识到自己的记忆力日渐下降,工作和学习能力越来越差时,对其心理是一种不小的打击,可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出现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四篇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学 > 第五章 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 第二节 老年期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药物治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772-773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