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用药书籍速查系统

[治疗]七、维持治疗的方法

剂量过低并无评定指标,只有当复发时才能判断,而剂量过高又使患者承受不必要的不良反应,此外,高剂量实验抗精神病药增加了TD 发生的危险性。优点是不良反应明显减少,焦虑、抑郁更少见,治疗中断率也下降,说明维持治疗时选择最低有效剂量是十分必要的原则。 迄今尚未针对新型抗精神病药的维持治疗剂量的调整方法,部分原因与这些药物较少引起EPSs 有关,即使在治疗剂量时,患者并未引起不能耐受的EPSs,但这些药物仍存在镇静、直立性低血压和体重增加,维持治疗时适当减少剂量还是有益的,仍需进一步研究。对于这些前驱症状的及时识别关系到复发干预的有效性,研究证实,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和针对早期复发警告信号的心理教育相结合的前驱期症状监测,能有效减少复发和再入院率(Herz 2000)。多项长期研究表明,这种前驱期症状的监测和治疗干预在维持治疗第1年时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但从第2年起就呈现明显降低复发或加重的比率,对于临近复发的患者也能发挥有效的干预作用,可减轻复发时精神病性症状的严重程度。 一些研究还证明,间隙性药物治疗的复发率明显高于持续性药物治疗,通常约2倍或2倍以上,再入院率也随之明显升高。美国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NI MH)于1997年进行的1 项持续中等剂量、持续低剂量和间断性治疗的随访对照研究证明,间断性治疗组的复发率和再入院率明显高于前2 组,持续低剂量组的复发率高于持续中等剂量组,但再入院率并无明显升高,提示间断性治疗在多数情况下并不可取,只有对少数自知力良好而前驱期症状特征明显的患者可能有效。 目前认为,复发相关的前驱症状

……
——《精神药理学》
书名:《精神药理学》
栏目:精神药理学 > 第四篇 精神障碍的药物治疗学 > 第一章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 第四节 精神分裂症的巩固和维持期治疗
作者:江开达
参编:江开达,李晓白,司天梅,崔东红,方贻儒
页码:688-689
版本:1
出版时间:2007-05-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