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效学:是治疗IBD的一线药物,最初的药物是柳氮磺吡啶(salicylazosulfapyridine,SASP),是由磺胺吡啶通过一个偶氮与5‐氨基水杨酸(5‐ASA)相连构成。磺胺吡啶作为载体,可以避免5‐ASA在上消化道被吸收,到达下消化道后在细菌作用下裂解氮基,释放出5‐ASA作用于肠道炎症黏膜,抑制前列腺素及炎性介质白三烯的合成从而发挥抗炎作用。磺胺吡啶全身吸收后引起不良反应,但无治疗作用。全肠外营养或全肠内营养对活动性CD患者有效,但是对CD维持缓解和UC治疗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