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皮肤病治疗学

  • 首页
  • 皮肤病学
  • 皮肤科学基础
  • 皮肤病治疗学
    • 皮肤病与循证医学

      治疗皮肤病应该遵循循证医学( 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的原则,而不是仅根据个案报道或少数病例的总结。循证医学是一门新兴的医学方法学,即:“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

      1
    • 皮肤病外用药物治疗原则

      正确的局部药物治疗不仅包括选择合适的药物,而且还要仔细考虑患处皮肤面积大小、受累皮肤状况、恰当的基质(油膏、霜剂、洗剂等)中药物浓度是否合适、给药方法、给药时间等,使药

      2
    • 皮肤病外用制剂及临床应用

      粉剂粉剂又称散剂,是一种或多种干燥粉末状药物均匀混合制成,具有吸湿和减少外界对皮肤摩擦的作用。应用于急性皮炎的早期或涂擦药膏后外撒粉剂,以利吸收和附着。粉剂若用于渗出

      3
    • 经皮给药新型载体

      经皮给药系统具有许多优于其他给药途径的特点,如可维持长时间的缓释药、减少用药次数、维持平稳的血药浓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等;而且可在发生不良反应时及时停止给药,提高患

      4
    • 皮肤外用清洁保护类药

      清洁剂(cleansing agents)用于清除皮损上的浆液、脓液、污物、鳞屑、结痂或皮损上的各种药粉和药膏。 温水肥皂:洗除完整皮肤上的污物或银屑病皮损上的厚痂等。 生理盐水

      5
    • 皮肤消毒防腐剂

      硼酸(boric acid)它是微弱的消毒防腐剂,能与菌体蛋白的氨基结合,对细菌和真菌有较弱的抑制作用。3%溶液作冲洗和湿敷。从皮损糜烂面可吸收,排泄较慢,易蓄积中毒,婴儿和大面积糜烂面

      6
    • 皮肤收敛、止汗与去味剂

      对蛋白质有凝固作用,能使水肿消退、渗液减少、炎症反应消退,抑制皮脂和汗腺分泌的局部外用药。鞣酸(tannic acid)极易溶于水,3%水溶液用于口腔炎洗涤,5%~20%软膏和糊剂用于皮肤溃

      7
    • 皮肤腐蚀剂

      三氯醋酸(trichloroacetic acid)为无色结晶,有腐蚀和吸湿性,极易溶于水(1:0.1)和酒精,可刺激色素增生。1%溶液为收敛剂,用于多汗。30%~50%水溶液用于胼胝、鸡眼、睑黄疣及疣类。氢氧

      8
    • 皮肤角质促成剂(keratoplastics)

      角质促成剂反复应用之后,可使角质层正常化,称此类药物为角质促成剂(keratoplastics)。水杨酸(salicylic acid) 0.5%~2%之间(甚至5%)的糊剂和软膏中,有角质形成作用。硫磺(sulfur)其浓度

      9
    • 皮肤角质剥离剂

      角质剥离剂此剂可使角质层脱落或变薄,它吸去表皮水分,使已经松解、干燥堆积在表面上的角层脱落。也有水合作用,使液体渗入表皮,使角层浸渍、肿胀,然后逐渐脱落。水杨酸(salicylic

      10
    • 皮肤抗病毒药

      阿昔洛韦(acyclovir) 2%~3%的霜或软膏,作为第一线用药,治疗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和生殖器疱疹有效。其用法为:一旦发病立即涂药,用时最好轻轻刺破皮损,然后涂之,每日3次。在发疹的24小

      11
    • 皮肤抗细菌药

      抗生素类金霉素(aureomycin):配成1%-2%软膏每日外用2次,对脂溢性皮炎、天疱疮、类天疱疮等其他皮肤病的糜烂面有化脓感染时以及脓疱疮等,有显著的疗效。红霉素(erythromycin):配成0.

      12
    • 皮肤抗真菌药剂

      常用的外用抗真菌药主要包括三大类,即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唑类和丙烯胺类,其他还有染料类(甲紫)、碘制剂、硫代氨基甲酸酯类、吡啶酮类(环吡酮胺)、吗啉类(阿莫罗芬)等。制霉菌素(ny

      13
    • 皮肤抗寄生虫药物

      百部(radix stemonae)用百部60 g加烧酒500 mL,浸泡1~2日,取浸液外用于患处,2-3次/日,可治疗头虱与阴虱。其5%~10%水煎液可浸泡衣服灭虱。以百部、紫草各20g,加凡士林100 g配成软膏,

      14
    • 皮肤瘙痒止痒药剂

      苯佐卡因(benzocaine)具有麻醉作用,效力比普鲁卡因弱,能止痛、止痒。局部吸收缓慢,作用持久。易溶于乙醇和稀盐酸,可配成5%软膏。局部外用。酚(phenol)可配成0.5%~2%水溶液、洗剂、

      15
     75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