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医学专著速查系统

[病因学]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遗传:有关分离(转换)性障碍的遗传学研究结果至今尚无法定论,有些研究结果颇不一致,如Ljungberg。的双生子研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有研究发现,脑干上段水平及以上结构的脑器质性损害可导致分离(转换)性障碍的症状,而此水平以下的损害则少见,甚至有学者认为本病是由于间脑、下丘脑等部位的细胞中生物胺的改变引起的,从而提出本病属于间脑、下丘脑疾病。尽管患者本人通常并未意识到症状与获益之间的内在联系,但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类患者存在无意识动机,转换症状是由患者的无意识动机促成。认为转换症状是患者对遭受挫折的生活经 ......

——《生物精神病学》
书名:《生物精神病学》
栏目:生物精神病学 > 下篇 临床精神病学 > 第十四章 分离(转换)性障碍 > 第一节 概 述
作者:翟金国 陈 敏 李君 李武 郑先振 赵靖平 叶萌
参编:
页码:254-255
版本: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12-01
© 2015-2019 天山医学院 XiaBBY#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