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杀(suicide)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过早死亡的首要原因,其终生患病率为10%,约50%的患者在一生中曾有自杀意愿(Tsuang 1999),自杀危险与心境障碍相近,是普通人群的10倍。自杀常表现为一种严重慢性疾病的反应,自知力水平越高或对自身疾病认识越多可能增加自杀风险。自杀的危险在疾病早期即可显现,特别是那些发病较早的患者,在患者住院后前3个月尤其是病情改善后出院不久重又回到社会隔离的环境时,自杀危险性也明显较高。当然,在急性期因突出的猜疑和妄想可能导致自杀发生,此外,患者还可因妄想或命令性幻听而对后果缺乏现实认识时无意中发生自杀。由于自杀和自杀尝试常为冲动性行为的后果,故可能难以早期识别和干预,其结果也意味着高死亡率,伴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不暴露其思维和计划,临床医生应定期评估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危险因素,特别是那些可能引起行为反应的幻觉和妄想及情绪痛苦的程度尤为重要,对存在自杀行为或意念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和强化护理,对单身或新近诊断的患者,在出院前应制订出院后护理计划可能有助于自杀的预防。 精神药物治疗在自杀预防中起着关键作用,50%以上发生自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治疗的不依从和处方剂量的不当,23%对治疗无效(Heilae 1999)。药物选择方面以氯氮平为首选,特别是对那些已经接受适当剂量抗精神病药,但持续存在阳性和阴性症状并严重影响患者功能状态的病例,氯氮平可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且与自杀率的降低有关。Meltzer 等(2003)对近1 000例存在自杀危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对照研究认为,氯氮平降低自杀率的作用比奥氮平更突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