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原简称为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人体细胞免疫缺陷,导致一系列条件致病菌感染和肿瘤发生的致命性综合征。它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1981年首先在美国报告,1982年被正式命名。目前本病已在许多国家蔓延,发病人数直线上升,被人们视为“21世纪的瘟疫”“超级癌症”。自1985年以来,我国陆续发现了一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人和HIV携带者,并且人数也逐年递增,这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已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列为乙类传染病,政府公布了此病检测管理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国家预防和监控艾滋病委员会,加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预防和检测。

中医古代文献中无类似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记载,根据其发病情况和临床表现,似与中医的“瘟毒”“痰核”“虚劳”“癥积”“血证”等相近。目前国外虽然开发了诸如AZT、ddI、ddC等对HIV有一定疗效的药物,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于是,为了寻找有效且价廉的药物,国内外医学界对世界各国的传统医药寄予了厚望,尤其是对中医中药的研究,更成为了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研究热点,这也为中医中药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提供了有利的时机。

病因病机

中医学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因包括两方面:一是外因,即“疫毒”邪气,多属湿热秽浊毒气,毒性大,具有明显的趋内恶聚性,能迅速的传内恶化,损伤气血脏腑;二是内因,主要是机体正气不足,肾气不固,而正气不足的原因则是因为恣情纵欲,同性久恋,嗜酒吸毒,忧思劳倦等耗伤肾之阴阳精气。其病机概括起来即是邪正相争,正气不足,气血不调,伤及脏腑,最后导致阴阳离决,五脏皆极。具体地说,即是正气不足,疫毒通过精窍和皮毛内侵,伤气伏营入血,累及脏腑。早期正气尚可抗邪,故病情一般不重或不明显,仅有肺卫证候,但此时疫毒邪气却内伏营分,耗伤营阴或壅遏营血,若正气快速耗竭或邪毒过盛,都可导致病情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正邪态势发生改变,伤正程度愈来愈重,脾肾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先后天不足导致气血生化无源,湿热淫毒化热生风,扰乱心神,蒙蔽清窍可见心、肝、脑等危急重症,最后身体抗邪功能全面崩溃,五脏六腑病理相互影响,最后阴阳离决,导致生命终结。在病变发展过程当中,因为湿热阻滞血脉,灼炼津液,还可产生痰浊、瘀血等继发性病理产物,痰瘀交结,又可引起多发性肿块,该病本虚标实,常常一邪未已,又感他邪,多邪兼感于一身,使病情更为复杂多变,最后往往同时累及精、气、神。

现代医学认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是HIV,HIV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正常生存,离开宿主,其生存功能则较差。HIV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或分泌物中,其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 性传播,成人约有80%是通过与HIV感染者性交(包括阴道性交、口交和肛交)而造成的感染。
  2. 注射传播:使用被HIV感染者污染的注射器而感染,特别是一些服毒成瘾者经常互用不洁针具静脉注射毒品,从而造成HIV感染。
  3. 血液传播,即因输血或血液制品而被感染。值得一提的是,黑市采血点因卫生消毒条件差,人员混杂,其采血器械未经严格消毒亦是造成使用这些器械而发生血液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
  4. 胎盘传播,即在母体子宫内或生产时由产道传染给新生儿,这是儿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最主要的感染方式。其他诸如接吻、握手等行为一般不会造成该病的传播。

HIV由皮肤黏膜损伤口进入人体后,主要感染人体辅助性T淋巴细胞(即CD4+T细胞),并在其中大量繁殖,这些新的病毒又可感染更多的CD4+T细胞,使CD4+T细胞在数量上减少,功能上缺损。而CD4+T细胞担负着组织防御的职责,没有CD4+T细胞的介导,B淋巴细胞就不能产生抗体,杀伤性T细胞(即CD8+T细胞)也不能消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其他免疫细胞诸如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各自的作用。所以说CD4+T细胞是全身抗感染的策动者,其功能的减弱或丧失,会导致机体整个免疫系统瘫痪,使机体易受到各种细菌、病毒的感染或自身细胞易于癌变恶化,最终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潜伏期一般认为是6个月至5年,儿童较成人短,好发于性活动旺盛期的青壮年。一般可分为无症状带病毒期、持久性全身性淋巴腺病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综合征期、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四期。

一、无症状带病毒期,即潜伏、隐形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HIV进入人体内生存、适应繁殖的阶段,也是CD4+T细胞遭受感染,性质渐变,功能受损的阶段。一般为1~3年,病人一般情况正常,无严重的免疫缺陷症状,但某些患者可有一过性症状,如发热、皮疹等。实验室检查可见HIV抗体(+),该类患者是重要的传染源之一。

二、持久性全身性淋巴腺病期,此期HIV开始侵犯淋巴腺,病程平均一年半。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质硬可动,常对称而无压痛,最多见的三处是腹股沟、颈、腋部的淋巴结,淋巴结活检多为良性增生。病人一般情况尚可,可无其他症状或仅有疲劳乏力,发热盗汗,微瘦,轻度腹泻等。但实验室检查HIV抗体(+),HIV分离(+),传染性较强,此期患者亦是重要的传染源。

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相关综合征期,此期多数已发生临床症状,但尚未发生肿瘤或机会性致病菌感染。多数由持久性全身性淋巴腺病期(Ⅱ期)发展而来,也有直接从无症状带病毒期(Ⅰ期)发展而来的,病程长约1~3年,此期病人需住院治疗,多有严重的不适症状,如重度消瘦,长期发热、腹泻,盗汗,嗜睡等症状,有口腔白斑,肝脾大等体征。实验室检查HIV(+),HIV分离(+),具有较强的传染性。

四、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此期CD4+T细胞空竭,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丧失。患者处在条件致病菌反复严重感染或极易癌变的濒死边缘,病程为1.5~2.5年,此期一般情况极差,可见长期发热,极度疲劳和消瘦,严重腹泻,淋巴结肿大变硬,有出血倾向及顽固头痛,甚至出现抑郁、错觉、幻觉等精神症状,此期还可出现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鹅口疮、并发肿瘤等。

辅助检查

一、病毒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 短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 1个月以上;
  2. 短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1个月以上;
  3. 卡氏肺囊虫肺炎(PCR);
  4. 卡波济肉瘤KS;
  5. 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二、若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1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1. CD4/CD8(辅助/抑制)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下降;
  2. 全身淋巴结肿大;
  3. 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