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输注了含疟原虫的血液可引起输血相关疟疾。不论是输注全血、浓缩红细胞或血小板都能传播疟疾,甚至使用含疟原虫的血液污染的注射器及针头也有可能被感染。不含血细胞成分的血浆及冷沉淀不会传播疟疾。疟原虫有4种:间日疟、三日疟、恶性疟及卵形疟原虫。我国以间日疟为主,均可通过输血传播。我国南方某些省、市、区输血相关性疟疾发生率相当高。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国内外流动人口增多,故对输血传播疟疾的危险性应加以重视。

输血相关疟疾的传染源多为无症状又具有免疫力的疟原虫携带者所献的血液。一般情况下其潜伏期的长短(从输血到疟疾发病的间隔时间)与疟原虫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途径等有关。恶性疟最短,间日疟其次,三日疟最长;通过静脉输血者潜伏期最短,皮下或肌内注射污染者稍长。一般在输血后1周至1个半月后发病。血液贮存2周后,疟疾传播机会减少,但仍有发生者。

临床表现可随疟原虫种类不同而有不同表现,但大多有畏寒、发热、无力、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体征可有脾大。

血液中查获疟原虫仍为重要确诊手段。通常采用血膜染色镜检法、快速诊断检验和活体染色等。有主张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筛选,其敏感性可明显增加。

预防首先要把好血源关。在疟疾流行区应做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抗体,或用单克隆抗体检测疟原虫抗原等方法筛选献血员。也可用贮存2周左右的库血,以减少疟疾感染的机会。高发区受血者在输血后即口服氯喹每日200mg,共4天或300mg每周1次,连续1个月。也可口服奎宁每日300mg,连续5~7天。有疟疾病史者,必须在病愈后3年才准予以献血。在非疟疾流行区人员曾到流行区暂住,返回后须经6个月以后才可献血。

系统的医学参考与学习网站:天山医学院, 引用注明出处:https://www.tsu.tw/edu/125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