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真菌药物

1

答:虽然大量研究证实纸片扩散法、E-test法、Yeastone法与标准的肉汤稀释法相比均具有较高的符合率,但这些方法需24~48小时,甚至48~72小时才能判断生长终点。临床上发现患者已感染......

为什么需快速检测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2

答:酵母样真菌比色法(sensititre yeastone colorimetric antifungal panel, 简称Yeastone法)属于改良的肉汤稀释法,可应用于检测酵母和丝状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目前可检测......

为什么可采用酵母样真菌比色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3

答:CLSI先后推出了针对酵母菌体外标准化药敏试验的M27-A2方案和针对丝状真菌药敏试验的和M38-A方案,从而使真菌药敏试验方法的标准化取得了重大进展,这些方法重复性好、实验室......

为什么临床上很少按照标准化方案开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4

答:临床医生怀疑患者感染丝状真菌,采集相应部位的标本送检实验室。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接收标本后,首先需进行真菌培养,因丝状真菌生长较慢,通常需培养3~7天才能形成菌落,某些曲霉菌属......

为什么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耗时较长
5

答: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为体外试验,其结果是在菌株、培养条件、判定标准等因素均已设定的前提下所获得,故结果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应用抗真菌药物产生的临床疗效,受众多因素......

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能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6

答:当前伊曲康唑(itraconazole)药敏判断标准是基于黏膜念珠菌感染所制订,伊曲康唑的血药浓度和组织浓度差异大,各组织间药物所能达到的浓度也各不相同,在给药剂量和剂型相同的条件......

为什么伊曲康唑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有限
7

答: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影响因素较多,真菌形态多样性、生长速度、接种菌悬液制备、接种量、培养基、孵育温度、孵育时间与终点判定等因素都会对试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

为什么需制订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方案
8

答: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时,药物含量计算是否准确是药敏结果能否正确判读的重要因素,所以必须按照试验要求配制正确浓度的药物溶液。厂家生产的原药几乎不含有其他药物成分......

为什么真菌药敏试验所使用的药物必须是原药而不是临床制剂
9

答:在选择最合适真菌药敏试验的抗真菌药物之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委员会)应召集微生物学检验医师、检验技师,感染科医师,感染控制医师及临床药师进行充分讨论,通过对诸多因......

为什么即使无CLSI解释标准也应告知临床真菌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果
10

答:在选择最合适真菌药敏试验的抗真菌药物之前,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或委员会)应召集微生物学检验医师、检验技师,感染科医师,感染控制医师及临床药师进行充分讨论,通过对诸多因......

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抗真菌药物选择时需考虑诸多因素
11

答:目前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方法有很多,如:肉汤稀释法、琼脂扩散法、琼脂稀释法、氧化还原比色法、E-test(Epsilometer test)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法、生物细胞追踪仪检测法和自......

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应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2

答: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及不合理的使用、免疫系统受损人群及老龄化人口的增多,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其耐药性也显著增加,给治疗带来了很大困难。选择疗效最佳、毒副作用......

为什么需对抗真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
13

答: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灰黄霉素结构与鸟嘌呤碱基相似,可以竞争地干扰真菌DNA的合成。5-氟胞嘧啶经胞嘧......

为什么灰黄霉素和5-氟胞嘧啶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
14

答:许多抗真菌药物可以作用或影响真菌细胞壁中多种结构成分,如甘露聚糖蛋白、几丁质合成酶、葡聚糖合成酶等。普拉米星和贝那米星在Ca2+ 存在下,可以与真菌细胞表面的甘露聚糖......

为什么普拉米星、尼可霉素与棘白菌素类等药物可损伤真菌细胞壁
15

答:许多抗真菌药物可以损害真菌的细胞膜,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和功能。这些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干扰麦角固醇合成途径的各个环节,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造成固醇......

为什么唑类、多烯类与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
16

答: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和beta;-葡聚糖纤维所构成的骨架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持细胞强度,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药物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中beta;-1,3-......

为什么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7

答:丙烯胺类(allylamine)抗真菌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角鲨烯环氧化酶,造成麦角固醇的缺乏和角鲨烯的蓄积,继而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为什么丙烯胺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8

答:多烯类(polyene)抗真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真菌感染治疗的一类抗菌药物,常用的有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氢键与真菌细......

为什么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9

答:唑类抗真菌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里的羊毛甾醇14alpha;-去甲基酶,而人体内普遍存在P450酶系,唑类药物也可与人体内P450酶的血红蛋白辅基铁原子配位结合......

为什么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20

答: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和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正常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C14位为去甲基化状态,而唑类(azoles)抗真菌药物能......

为什么唑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