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正常QRS波群与异常改变

  • 首页
  • 心血管
  • 心电图学
  • 临床心电图详解与诊断
  • 波的正常值与异常改变
  • 正常QRS波群与异常改变
    • 正常QRS波群

      QRS波群是室间隔、右心室和左心室电激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除极波。第1个向下的波称为Q(q)波,最初1个向上的波称为R(r)波,R(r)波之后向下的波称为S(s)波,有时S波之后又出现1个向上

      1
    • QRS波群振幅异常改变

      低电压心电图特征:所有肢体导联R+S<0.5mV或胸前导联R+S<1.0mV。临床意义: 心外因素:见于肺气肿、胸腔积液或积气、心包积液、过度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心内因素:

      2
    • Q波异常

      Q波时间≥0.04s。 Q波深度≥1/4R。 呈QS型,起始部错折或呈QrS、Qrs、或qrS型(该r波又称为胚胎性r波)。等位性Q波(属异常Q波范畴) 原无q波的导联上突然出现了q波

      3
    • QRS波群电交替、电阶梯现象

      QRS波群电交替现象:系指源自同一起搏点的心搏(多为窦性节律),在排除2:1分支阻滞及心外因素影响下,其QRS波群时间不变,仅波形或(和)波幅每搏呈交替性改变。可同时伴有其他波、段的电

      4
    • QRS波群电轴测量方法及其分类标准

      电轴测量方法通常测量额面心电轴。根据肢体六个导联QRS波群振幅的高低,可用目测法进行初步评估电轴是左偏、右偏还是不偏;而用振幅查表法,则能较准确地求出电轴偏移的度数。粗

      5
    • 真性、假性电轴左偏的鉴别

      假性电轴左偏与真性电轴左偏的鉴别,见下表所示: 鉴别要点 假性电轴左偏 真性电轴左偏 QR

      6
    • SSS综合征

      SⅠSⅡSⅢ综合征是指Ⅰ、Ⅱ、Ⅲ导联QRS波群同时存在明显的S波,其深度>0.3mV,且SⅡ>SⅢ,又称为3S综合征。心电图特征 Ⅰ、Ⅱ、Ⅲ导联QRS波群中均有明显的S波。 S波振幅>0.3mV

      7
    • 左前分支、左后分支阻滞

      左前分支阻滞 Ⅰ、aVL导联QRS波群呈qR型,RaVL>RⅠ、aVR,Ⅱ、Ⅲ、aVF导联呈rS型,RⅢ、RⅡ、rⅡ。 心电轴左偏>-45°,有的学者认为心电轴左偏>-30°,即可诊断。 V1~V6导

      8
    • 左束支传、右束支传导阻滞

      左束支传导阻滞心电图特征 V1、V2导联QRS波群呈rS型或QS型,V5、V6导联呈R型,R波平顶、挫折。 Ⅰ、aVL导联QRS波群可呈R型或rS型,Ⅱ、Ⅲ、aVF导联可呈rS型或R

      9
    • 不定型心室内传导阻滞

      QRS波形不符合左、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的特征。QRS波群时间≥0.12s。若QRS波群时间≥0.16s,则称为特宽型QRS波群。扩张型心肌病、全心扩大患者出现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不定

      10
    • 预激综合征

      典型预激综合征(WPW综合征):P-R间期缩短,有“δ”波,QRS波群时间增宽,P-J间期≤0.27s及继发性ST-T改变。变异型预激综合征(传统的Mahaim纤维预激综合征):传统的Ma

      11
    • 心室内差异性传导

      时相性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它的发生与冲动提早出现有关,即通常所说的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心电图特征 提早出现室上性冲动,其下传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4s。其心电图特征:

      12
    • 室性异位搏动

      室性早搏 提早出现宽大畸形QRS-T波群,时间≥0.12s;T波宽大,其方向与QRS主波方向相反。 其前无相关的P波,其后偶有P-波,R-P-间期<0.20s。 大多数代偿间

      13
    • 室性融合波

      两个起搏点的冲动从不同方向同时或几乎同时各自激动一部分心室肌所产生的融合搏动,称为室性融合波。室性融合波是心室内绝对干扰所致。不完全性预激系同源性室性融合波。心电

      14
    • QRS波群时间、形态呈交替性改变

      交替性预激综合征:P-P间期基本规则时,P-R间期呈长、短交替出现,相应的QRS波群时间、形态呈交替性改变,两者的P-J间期相等。 交替性束支阻滞: P-P

      15
     17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