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SU.TW
  2. 临床检验一问一答
  3. 临床病原检验900问
  4. 抗真菌感染药物
  5. 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与耐药机制
共25

常用抗真菌药物作用与耐药机制

1

答: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其中部分真菌,如念珠菌属可寄生于人体的皮肤以及与外界相通的体腔和通道内,如口腔、胃肠道、尿道、呼吸道、阴道、尿道以及外耳道等,通常情况下这些真......

为什么某些人群容易感染真菌?
2

答:随着广谱抗菌药的广泛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大量应用,内窥镜技术等侵入性操作的普遍开展,免疫系统受损人群的增多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等,目前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为什么近年来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日益增多?
3

答:能抑制或杀灭真菌的药物称为抗真菌药物。由于抗真菌药物的结构不同、抑制或杀灭真菌的机制也不同,为了更安全合理地用药,故将其分类。目前常见的抗真菌药物按化学结构类型的......

为什么需对抗真菌药物进行分类?
4

答:使用抗真菌药物通常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常见的如嗳气、呕吐、腹泻、腹痛与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头疼、皮疹、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与红细胞减少等则较为少见,其中最重要的副......

为什么应用抗真菌药物前及用药过程中均需检查患者肝肾功能
5

答:真菌和细菌在细胞结构上有较大差别。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几丁质,其次为beta;-1,3-葡聚糖、甘露聚糖,而细菌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真菌和细菌细胞膜主要都是由磷脂双分子......

为什么抗真菌药物不能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6

答:真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能够寄生在人体的口腔、呼吸道、胃肠道、尿道与阴道等,它们通常并不致病。普通人感染真菌多为皮肤癣菌病,如手足癣、体癣、股癣等,往往病情较轻,且......

为什么会出现耐药真菌?
7

答: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内的患者普遍存在基础疾病病情较重、年老体弱、并发症多、免疫功能低下、反复使用多种药物制剂(广谱抗菌药物、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

为什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耐药真菌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
8

答:念珠菌属生物被膜是念珠菌属黏附于宿主机体或物体表面后形成的细胞外聚合物基质,是念珠菌属在自然状态下的生存方式。生物被膜的产生能够使念珠菌属对绝大多数抗真菌药物产......

为什么念珠菌属生物被膜能导致耐药?
9

答: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对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生物调节和立体结构等起着重要作用。正常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C14位为去甲基化状态,而唑类(azoles)抗真菌药物能......

为什么唑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0

答:真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① 药物作用靶酶的改变:靶酶编码基因的突变和编码基因的过表达;② 多药转运蛋白编码基因过度表达:外排泵过表达可使药物外排增......

为什么真菌会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11

答:交叉耐药现象主要出现在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之间,即真菌对某个唑类药物耐药,同时也会对其他唑类药物耐药。唑类药物具有相似的抗真菌作用机制,即能够竞争性......

为什么真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现象?
12

答:念珠菌属ERG11 基因编码的产物是唑类药物作用于念珠菌属真菌的靶酶,当ERG11 基因某些位点发生突变,会使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从而造成酶蛋白的构象发生改变,致使唑类药物与......

为什么念珠菌属ERG11 基因突变或过表达会导致其对唑类药物耐药
13

答:唑类抗真菌药物能够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色素P450酶系里的羊毛甾醇14alpha;-去甲基酶,而人体内普遍存在P450酶系,唑类药物也可与人体内P450酶的血红蛋白辅基铁原子配位结合......

为什么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14

答:多烯类(polyene)抗真菌药物是临床上广泛用于抗真菌感染治疗的一类抗菌药物,常用的有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真菌药物的抗真菌作用机制:这类药物可以通过氢键与真菌细......

为什么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5

答:两性霉素B和制霉菌素等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已经在临床上使用了60多年,但耐药菌出现的频率极低,目前临床上只分离到几种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耐药的念珠菌属真菌,如光滑念珠菌、季......

为什么真菌会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16

答:两性霉素B几乎对绝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念珠菌属、隐球菌属和曲霉菌属等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特有的脂质,而胆固醇脂是哺乳动物细胞膜固有的成分,......

为什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17

答:丙烯胺类(allylamine)抗真菌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合成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酶—角鲨烯环氧化酶,造成麦角固醇的缺乏和角鲨烯的蓄积,继而使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发生......

为什么丙烯胺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8

答:真菌细胞壁中的几丁质和beta;-葡聚糖纤维所构成的骨架结构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持细胞强度,棘白菌素类(echinocandins)药物能够非竞争性地抑制真菌细胞壁中beta;-1,3-......

为什么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19

答:棘白菌素类药物于2001年上市,对于大多数念珠菌属真菌具有快速杀菌作用,也可抑制大多数曲霉菌属的生长,因此该类药物在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迄今为止,临床上很少分离到对棘......

为什么真菌会对棘白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
20

答:许多抗真菌药物可以损害真菌的细胞膜,干扰细胞膜脂质合成、损害细胞膜脂质结构和功能。这些抗真菌药物主要通过干扰麦角固醇合成途径的各个环节,使麦角固醇合成受阻,造成固醇......

为什么唑类、多烯类与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
21

答:许多抗真菌药物可以作用或影响真菌细胞壁中多种结构成分,如甘露聚糖蛋白、几丁质合成酶、葡聚糖合成酶等。普拉米星和贝那米星在Ca2+ 存在下,可以与真菌细胞表面的甘露聚糖......

为什么普拉米星、尼可霉素与棘白菌素类等药物可损伤真菌细胞壁
22

答:抗真菌药物灰黄霉素(griseofulvin)和5-氟胞嘧啶(5-fluorocytosine)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灰黄霉素结构与鸟嘌呤碱基相似,可以竞争地干扰真菌DNA的合成。5-氟胞嘧啶经胞嘧......

为什么灰黄霉素和5-氟胞嘧啶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
23

答: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真菌对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和咪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多烯类(两性霉素B)和嘧啶类(氟胞嘧啶)药物。氟康唑有抗真菌谱广、易吸收、能渗入血脑......

为什么临床上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远高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24

答:酮康唑(ketoconazole)对皮肤癣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等均有抑菌效果。在氟康唑和伊曲康唑问世前,酮康唑是治疗慢性黏膜皮肤念珠菌病的首选药物。酮康唑可供口服和外用,口服制......

为什么目前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中已弃用酮康唑口服制剂
25

答:灰黄霉素对皮肤癣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是治疗皮肤癣菌病的第一个口服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癣菌引起的各种浅部真菌病,包括头癣和手足癣等。该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消化系统反......

为什么现已较少使用灰黄霉素治疗皮肤癣菌病
缩/展 搜索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