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4
抗真菌感染药物
- 1为什么某些人群容易感染真菌?
- 2为什么近年来临床使用抗真菌药物日益增多?
- 3为什么需对抗真菌药物进行分类?
- 4为什么应用抗真菌药物前及用药过程中均需检查患者肝肾功能
- 5为什么抗真菌药物不能用于细菌感染的治疗?
- 6为什么会出现耐药真菌?
- 7为什么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耐药真菌的发生率比普通人高?
- 8为什么念珠菌属生物被膜能导致耐药?
- 9为什么唑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 10为什么真菌会对唑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 11为什么真菌会出现交叉耐药现象?
- 12为什么念珠菌属ERG11 基因突变或过表达会导致其对唑类药物耐药
- 13为什么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 14为什么多烯类抗真菌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 15为什么真菌会对多烯类抗真菌药物产生耐药
- 16为什么两性霉素B治疗真菌感染会引起不良反应
- 17为什么丙烯胺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 18为什么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发挥抗真菌作用?
- 19为什么真菌会对棘白菌素类药物产生耐药?
- 20为什么唑类、多烯类与丙烯胺类等抗真菌药物可破坏真菌细胞膜结构
- 21为什么普拉米星、尼可霉素与棘白菌素类等药物可损伤真菌细胞壁
- 22为什么灰黄霉素和5-氟胞嘧啶可影响真菌核酸合成及功能
- 23为什么临床上真菌对唑类药物耐药率远高于两性霉素B和5-氟胞嘧啶
- 24为什么目前临床抗真菌感染治疗中已弃用酮康唑口服制剂
- 25为什么现已较少使用灰黄霉素治疗皮肤癣菌病
- 1为什么需对抗真菌药物进行敏感性试验?
- 2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应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3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中的抗真菌药物选择时需考虑诸多因素
- 4为什么即使无CLSI解释标准也应告知临床真菌药敏试验的最低抑菌浓度结
- 5为什么真菌药敏试验所使用的药物必须是原药而不是临床制剂
- 6为什么需制订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标准化操作方案
- 7为什么伊曲康唑药敏结果对临床治疗的参考价值有限
- 8为什么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可能会与临床疗效不一致
- 9为什么丝状真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耗时较长
- 10为什么临床上很少按照标准化方案开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 11药敏检测报告中 “S、SDD、I、R”的含义对临床治疗的意义
- 12为什么真菌治疗存在 “90/60”原则?
- 13为什么酵母菌药敏试验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判读结果
- 14为什么临床实验室可常规开展纸片扩散法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 15为什么可采用E-test法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 16为什么可采用酵母样真菌比色法测定真菌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
- 17为什么可采用流式细胞术进行真菌药敏试验
- 18为什么需快速检测抗真菌药物敏感性?
- 19为什么住院患者痰培养结果为念珠菌属时通常无需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