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
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
1 | 答:由药物引起的溶血性贫血称为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根据2014年美国输血相关杂志发表文章,已明确300多种药物可致溶血性贫血发生。WHO药物不良反应国际监督调查研究中心估计...... |
![]() |
2 | 答:1953年由Snapper等报道3例患者因口服美芬妥而导致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伴全血细胞减少,停药后溶血症状随即消失。以后又陆续报道许多药物可引起直接抗球蛋白试验阳性并加速红细...... |
![]() |
3 | 答:1966年,Worlledge首次报道甲基多巴所致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其作用机制可能是甲基多巴改变了红细胞抗原的蛋白特性(红细胞膜固有抗原),或者阻碍了抑制性淋巴细胞的功能,或通过...... |
![]() |
4 | 答:因为药物介导的溶血性贫血临床表现多样,发病机制种类繁杂,临床上不易及时发现,容易耽误患者诊治,甚至误诊。因此,临床医师需要提高专业知识,对患者应用药物时,须注意药物的毒副作...... |
![]() |
5 | 答:抗球蛋白试验包括直接试验和间接试验,前者是检测被检红细胞上有无被不完全抗体致敏,后者是检测血清中是否存在游离的不完全抗体。在药物介导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中,倘若自身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