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30日因右耻区痛,在某院诊断为“阑尾炎”手术切除。1986年1月13日纤维镜检查示“慢性炎症、轻度糜烂”,B超示肝、脾肿大。1月19日全腹剧痛,次日2次手术,回肠末端及距其100cm以内之肠壁有8处炎症病灶,其中4~5处已穿孔。切除升结肠10cm及末段130cm回肠,病理诊断为“出血性局限性小肠炎、穿孔性腹膜炎”、“系膜淋巴结反应性增生”。T 39 ﹒ 8℃,轻贫血貌,浅淋巴结不大,肝略触及,脾肋下3cm,耻区轻压痛。拟诊坏死性小肠炎或克罗恩病,再经5种抗生素及糖皮质治疗高热不退、病情恶化,3月4日全身衰竭死亡。死后复核前两次手术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回肠及肠系膜淋巴结恶组。不负责任的病理报告,应受到遣责。
……